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米利巴水事件的省思

Content Format: 
Authors: 
Date recorded: 
2020.06.27
Place recorded: 
台中

米利巴水事件的省思

 

【經文】出十七:1~7;8~16);(民二十:1~13)

壹、前言

用杖擊打磐石出水的事蹟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行曠野路其間曾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在百姓剛出埃及的第一年第二個月15日(出十六1)於『汛的曠野利非訂』發生的(出十七1~7)。第二次是在百姓出埃及後第四十年五月初一日(民三十三:37~38)之前於『尋的曠野加低斯』發生的(民二十:1~13)。

雖然兩次的時間相隔將近四十年,地點也相距甚遠。但是無論是那地點或那水到最後都被稱為「米利巴」。在出埃及記稱那地為「米利巴」(也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出十七~7)。而民數記最後則稱那水名叫「米利巴水」(民二十13)。「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

 

貳、福與禍的杖

在西乃半島上不只有一塊綠洲,但是「利非訂(就是「寬闊地休息地」的意思)」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所有西乃半島上最好的一個綠洲。所以利非訂有人稱它做『西乃半島之珠』。就是說,它在沙漠裡像珍珠一樣,是一塊非常美好的綠洲地。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幾萬年以前,西乃半島原本是沈在海底下的。所以如果今天到西乃半島,就會發現那裡有很多的磐石,而且每一顆磐石都是一個很豐富的儲水庫,裡面含有大量的水份。有的磐石很大,有的磐石很小。那些在磐石內的海水本來是可以沿著磐石的縫隙流出來,但日子久了以後,那些縫隙被海水裡面的鹽份結晶逐漸封住了,這樣水份也就被封存在磐石內。

摩西曾經帶領著他的羊群,特別是葉忒羅的羊群在這一帶牧羊渡過了四十年。所以他對西乃山這一帶的環境應該是非常的熟悉。而「利非訂」已經十分接近西乃山了。

直到今天在西乃半島上那些貝都因(Bedouin)遊牧民族的牧童如果他們口渴了,就會用他們的木杖去敲擊磐石。剛開始會先輕輕敲敲試試看,試好了以後,就用力重重的一擊,把那些封住磐石的鹽巴結晶敲掉,這時候水就從磐石裡面流了出來。有時水的壓力很大,還可以噴到幾丈遠,有時候甚至於還可以把一個牧童摔到很遠的地方去。所以用杖擊打磐石流出水來,對於在西乃半島上的牧羊人來講,並不算是一件神奇的事。

雖然摩西也具有這樣的常識。但是摩西卻不知道可以供給兩百萬人和牲畜來喝的磐石在哪裡? 所以出埃及記十七章5、6節記載:「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最後摩西拿了杖又帶了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還走了一段距離最終到達何烈,就是西乃山。摩西就用杖擊打耶和華所站的那顆磐石,結果那顆磐石流出了驚人的水量,竟然可以供應兩百萬百姓和牲畜來喝。詩篇》七十八篇20節形容說:「磐石所湧出的水成了江河。」。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4節說:「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這並不是說磐石長腳會走路一直隨著他們。保羅是站在屬靈角度來看這件事。

一個基督徒的人生如同行走在曠野路上。雖然有時會遇見水源豐富的利非訂。但還是經常會有缺水的匱乏時候。這裡保羅用以色列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他們所到之處,總是會有供水給他們的靈磐石隨著他們。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即便我們在遭遇到四周都是困境的情況,基督的恩典總是會一路相隨。

我們現在來探討一個問題。到底摩西這次在汛的曠野利非訂舉杖擊打磐石出水,用的是哪一根杖?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出十七5)。許多人會以為當初摩西帶領百姓離開埃及時,是舉杖擊打紅海,才使海水分開。所以應該是當初擊打紅海的那根杖。

但是《出埃及記》十四章16、21、26、27節卻清楚告訴我們,當初摩西帶領百姓離開埃及時並非用杖擊打海水,才使紅海分開。而是「舉手向海伸杖」將水分開(出十四16)。況且耶和華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是「河水」不是「海水」。聖經希伯來文的「河水(yeh-ore)」通常指著「尼羅河」的溪流。「海水」是(yam)。「河水」和「海水」是不同的兩個字。

那摩西曾經在哪裡舉杖擊打「河水」過?《出埃及記》七章20節記載:「摩西、亞倫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亞倫在法老和臣僕眼前『舉杖擊打河裡的水』,河裡的水都變作血了。河裡的魚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吃這河裡的水;埃及遍地都有了血。

相同的一根杖。這根杖曾經擊打過尼羅河,給埃及遍地帶來了災禍,讓他們原來能喝的水都變作不能喝的血。魚死了,河也腥臭了!但這根杖在耶和華的指示下擊打磐石,卻給兩百萬的百姓和牲畜帶來生機的福份。

一根杖底到底是要帶來福氣?還是引來災禍?雖然我們可以確定在人生的曠野路上,一直有如同靈磐石的基督恩典相隨。但是聖經卻告訴我們一個一致的原則,就是一個人要得福氣或招災禍是和我們每個人的「選擇」是有密切關係的。若選擇「順從神」就得福氣。若選擇「背逆神」則招災禍。

摩西囑咐百姓說:「你們過了約但河,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約瑟、便雅憫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基利心山上』為百姓『祝福』。流便、迦得、亞設、西布倫、但、拿弗他利六個支派的人都要站在『以巴路山上』宣布『咒詛』。」(申二十七:11~13)

在百姓過了約但河後,約書亞照著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的話將以色列眾人,
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和長老、官長,
並審判官,都安排站在約櫃兩旁,
在擡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人面前,
一半對著基利心山,一半對著以巴路山,
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
先前所吩咐的。隨後,約書亞將律法上
祝福、咒詛的話,照著律法書上一切所寫的,
都宣讀了一遍。
(書八30~34)

 

由右上迦南地圖可以看到。在示劍附近有一個隘口,從那邊可以進入以巴路山的南麓和基利心山北麓之間的峽谷。

在百姓過了約但河後,會有一半(六支派)被分配站在南方基利心山的北麓面對著以巴路山;另外的一半(六支派)則被分配站在北方以巴路山的南麓,面對著基利心山。

基利心山的北麓因為受到從黑門山下來的豐沛潮濕水氣滋潤,所以站在以巴路山南麓的百姓眼睛所看到的是基利心山上的山林一片翠綠(因此基利心山被稱為「祝福」之山)。而以巴路山的南麓則因為受到來自南地(NEGEV)沙漠的乾燥空氣影響,所以站在基利心山北麓的百姓眼睛所見到的是以巴路山的一片光禿山地(因此以巴路山被稱為「咒詛之山)

約書亞在此宣讀律法上祝福、咒詛的話。就是要身臨其境的百姓自己做一個選擇。你們是想要如同基利心山的山林,一片翠綠茂盛蒙受祝福;或是像以巴路山,如被咒詛般的一片光禿。相信這次百姓在經過耶和華藉著雄偉大自然變化的深刻教導,在他們心中所烙下的印象,一定叫他們終生難忘。

摩西在生命即將結束前,語重心長的對百姓說:「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申三十15)「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神,聽從他的話,專靠他;因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他。這樣,你就可以在耶和華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所賜的地上居住。」(申三十19~20)

三千五百年前摩西的「呼天喚地的見證」今天言猶在耳!我們聽見了嗎?我們在「生命」和「災禍」之間做了正確的選擇了嗎?

 

參、在以色列人面前顯為聖

《民數記》一共記載了兩次耶和華曉諭摩西數點以色列百姓(所以這經卷才叫「民數記」)。

第一次,記載在《民數記》第1章。時間是在「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初一」。地點於「西乃曠野」。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人」(民一:46)。

第二次,記載在《民數記》第26章。時間是在「以色列百姓在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並與巴力毘珥連和遭瘟疫後」(民二十五:1~9)。地點於「摩押平原與耶利哥相對的約旦河東」。共有「六十萬零一千七百三十人」(民26:51)。

《民數記》第26章64、65節還特別強調,在第二次被數點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亞倫從前在西乃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他們必要死在曠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連一個人也沒有存留。

這表示出埃及舊的第一代百姓都已經死在曠野成為過去。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以外,目前還存留的百姓都是新生的第二代百姓。

第一代在利非訂的百姓還不太有屬於耶和華觀念,而且自我意識還很強(出十七:3)。他們沒水喝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什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第一代百姓還存著古代近東民族祭拜神明的觀念。就是用神是否供應糧食、水源,作為神是否同在的證明來「試探神(出十七:7)

第二代在加低斯的百姓雖然說有好一點。他們已經開始有屬於耶和華的觀念,自認是屬於耶和華的會眾(民二十:4)。同樣沒水喝他們向摩西爭鬧說:「你們為何把耶和華的會眾領到這曠野、使我們和牲畜都死在這裡呢?」。但是他們仍然是以「看得見的人和物質上的好處」來取代神的作為和帶領。在沒水喝的時候他們抱怨:「你們(指摩西和亞倫為何逼著我們出埃及、領我們到這壞地方呢?這地方不好撒種,也沒有無花果樹葡萄樹石榴樹,又沒有喝。」(民二十:5)

從地理上的位置來看(參考P3迦南地地圖),第二代來到加低斯的百姓幾乎可以算是已經站在要進入迦南地的門口了。祖先在埃及居住了四百三十年,嚴重受到埃及的神明祭拜關念影響(金牛犢的崇拜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加上他們所要進入的迦南地又是一個多行淫亂與多神祇崇拜的混雜種族居住之地。

這對些第二代的百姓來說,將會是他們在進入迦南地後是否還能再持續忠誠地堅守耶和華為獨一真神的純正敬拜信仰的一個極大挑戰。耶和華真神很有可能被他們換成「巴力」、「摩洛」或「米勒公」來敬拜(以色列的歷史也證實了這個揣測是真的!)。

在面臨這個危機的情況下,耶和華希望能藉著「米利巴水事件」給以色列百姓一個重要的教導。

「米利巴水事件」的最大宗旨是什麼?就是耶和華希望摩西和亞倫要「在以色列人眼前尊耶和華為聖」(或在以色列人面前「顯耶和華為聖」)(民二十:12);(民二十七:14);(民三十二:51)。

我們必需先了解希伯來文的「尊耶和華為聖」或「顯耶和華為聖」的意思和觀念是什麼?「聖」的希伯來文是「qadash」。用發音直譯是「加低斯」,這字也可以有「分別」的意思。我們常看到中文聖經中有「分別為聖」的翻譯。其實「」這個字裡面就已經有「分別」的意思了。所以,其實「分別為聖」是重複的翻譯。當然可能有其想要加強的意義。

因此,「在以色列人面前顯耶和華為聖」這句話,從字面上也可翻譯成「在以色列人面前把耶和華分別出來」。這意思是說,耶和華希望藉著「米利巴水事件」讓百姓親眼看到:「耶和華是和其他的神祇有所區別的」。

民二十:7;8)記載:「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

吩咐dabar)』的希伯來文也可以翻成「說話」。

這段經文不是前後矛盾嗎?既然耶和華跟摩西說:「跟磐石『說話』就磐石就可以發出水來」。那麼耶和華還要摩西「『拿著杖』去」什麼?這不反倒叫摩西因此犯罪嗎?

其實,耶和華原本是要讓百姓大開眼界親眼目睹,祂的作為是遠超過他們的傳統想像,祂的大能是與其他神祇有所區別。

所以摩西根本不需要用手上的杖去擊打磐石。耶和華真神的能力讓摩西只要跟磐石「說話」就可以。完全不用去試試敲擊磐石,試探磐石的含水量。竟然只要跟磐石「說話」就可以使磐石湧出能供應兩百萬人和牲畜的水量,這是何等驚人的大神蹟!

但是,很遺憾!摩西的怒氣讓他忘記耶和華交代他的話。在盛怒之下他以過去經驗的反射動作,本能地將磐石擊打了兩下。把耶和華為以色列百姓所安排的這堂極重要的課程給搞砸了。因此神才會那麼生氣的責備他:「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民二十:12)。這表示摩西在當時盛怒的當下,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竟然只跟磐石「說話」,而不是用他的知識去尋找並擊打磐石,磐石就可以發出那麼驚人的水量出來。

雖然摩西沒依照耶和華的話「吩咐磐石」,而是帶著怒氣擊打磐石,但是神還是讓磐石出水,給百姓和牲畜都喝了,這是因為神紀念祂的聖言(詩一百零五:42)。

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何在『尋的曠野加低斯』摩西和亞倫因為在「米利巴水」的事件上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民二十:24)而被嚴厲懲罰不能進入耶和華所要賜給以色列的迦南美地。

甚至後來摩西向神苦苦哀求讓他能進入他一生所欣羨的迦南美地:「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可是竟然得到神如此的回應:「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申三25;26)。

我們試著想像一個年紀120歲將死的老人,一生堅守崗位,在耶和華全家盡忠,能與耶和華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三十三11)。並且耶和華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民二十二8)。如此與耶和華有著深厚又親密關係的摩西,到底做了了什麼嚴重的錯事,使神這麼生氣?以致不顧摩西的哀苦請求,毅然決然地禁止他帶領百姓進入他朝思暮想的迦南美地? 

在我們今天看來,摩西只不過犯了一個沒什麼大不了的錯事。沒錯!這會給他留下了靈性上的瑕疵。但神何必如此小題大作?毫無通融地去對待一個曾經對祂是那麼忠心的僕人!

在信仰上我們很害怕一件事,就是在神的眼中很在意的大事。而以我們的眼光來看,卻是感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們今天要用以色列人為鑒戒,去明白神的心意,以免鑄下大錯,得罪了神還不自知。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1;12)

我們今天要從米利巴水事件來省思,省思何為神對敬拜祂的信徒的心意?省思我們在信仰上是否還存在著對我們所敬拜的神的無知和盲點。

要了解!我們所敬拜的神是非常在乎一件事,就是對祂信仰的「唯一性」和「忠誠度」的堅持。祂是嫉邪的神!

反觀今天教會中有些基督徒,雖然說是信耶穌、敬拜耶穌。但其實,他們敬拜耶穌的態度和觀念以及方法或祈求的內容與和敬拜「媽祖」、「關公」、「觀世音菩薩」、「土地公」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只是把「媽祖」、「關公」、「觀世音菩薩」、「土地公」的名字換成「耶穌」而已。至於其他的祈求內容與敬拜的觀念和方法並無什麼不同之處。

甚至還曾經聽過牧者或講道者,用世間祈求福、祿、壽以及財富、功名的態度和觀念在講台上宣講教導信徒。他們信耶穌不是在求耶穌裡的永生福份,或將生命的主權交託給神,而只是要利用神來得到他們想要的物質好處。

今天我們也要再來自我省思,我們一生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將耶和華真神從民間眾神祇中分別出來。讓未信主的人看出因為我們所事奉、敬拜的真神在我們身上的同在而讓我們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來。 

 

肆、結論 ––一生的爭戰

每個人天生在體質方面多少會有一些弱點。有人心臟比較虛弱,有人氣管比較不好,有人腸胃比較不好,有人鼻子容易過敏,有人骨質比較疏鬆。

在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人「喜愛說謊」,有人「貪財好色」,有人「脾氣暴躁」,有人「逞強好鬥」,有人「優柔寡斷」。而摩西給人的感覺是「容易衝動」。

從他在埃及為了拯救希伯來同胞就打死埃及人來看 (不管他的動機是好是壞),就看出他這種性格。我們以為40年的曠野牧羊生活,應該會磨掉他的天然本我性格。沒想到當他在西乃山上領受了十誡從山上下來時,看到百姓在拜金牛犢。他一怒之下就將兩塊法版扔到山下摔碎了。(出三十二:19;申九:16~17)。說真的,法版何辜?神也沒做錯什麼事。他為何要摔碎神親自用指頭寫的石版?然而此事件讓我們看到他性格中那個容易忿怒的影子又再次的浮現。

在又繞了將近40年的曠野路後。當米利暗亞倫因摩西娶古實女子毀謗他時,他怎麼形容他自己?『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就是既謙卑又溫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十二:3)。看到這邊,我們會以為他已經靈修完成,除去他那天然的暴怒性格。但是在加低斯米利巴水事件中,最讓我們吃驚的是,將近120歲的摩西,他那個最初的天然暴烈性格還是存在。

怒氣使一個人看不清自己。摩西怒責百姓:「你們這些『背叛』的人….」(民十二:10) 。 之後神卻責備摩西說:「你『違背』了我的命令」(民二十七:14)。也就是說,摩西怒斥百姓是背叛』的人:但事後神卻提醒摩西說:「你才是背叛』我的人」。原來『背叛』和『違背』在希伯來原文是同一個字。

在「米利巴水」事件中神試驗了摩西(詩八十一:7)。但是他的急躁暴烈性格不但讓耶和華計畫要給百姓的功課落空,也讓他本人大受虧損(詩一百零六:32~33)。這都是因為他的天然衝動烈怒性格讓他說了急躁(就是輕率、欠考慮)的話。這次是連亞倫都一起受罰。摩西是說了不該說的話,但亞倫也沒有說該說的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比別人更清楚自己性格中的軟弱和缺陷。偉大如摩西,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每個人都必需用他的一生和自己生命或性格中的軟弱與缺陷爭戰。我們生命中的軟弱與缺陷,絕不會因為一次屬靈大復興或聖靈大充滿,就得到根除或完全的解決,而是要一生不斷地和它爭戰。這聽起來是很叫人沮喪。但是就如摩西曾築起的那作名叫「耶和華尼西」(耶和華是我旌旗)的壇(出十七15)。耶和華必做我們的旌旗。在我們的一生中祂必定幫助我們爭戰。如同當年向以色列人起誓承諾,要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

從耶和華為摩西埋葬(申三十四:6),並摩西和耶穌在變像山上一起在榮光裡顯現(路九:31)可知。摩西最後還是靠耶和華戰勝了他自己性格中的軟弱與缺陷。

 

                             

                                      陳以熙 2020/ 06/ 26 於台中家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