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詫異得神不守舍

Content Format: 
Authors: 
Date recorded: 
2020.03.28
Place recorded: 
台中

詫異得神不守舍 

【經文】(王上十1~10)(代下九1~9)

壹、前言

筆者於這個月(3/22~3/24)住院作例行性化療在出院的前一天夜晚。那時人正躺在床上即將入睡。突然腦海中浮現出一個過去非常嫻熟的故事―「示巴女王覲見所羅門王」。

相信這個故事對許多基督徒來說也是十分耳熟能詳的。就是「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王因耶和華之名所得的名聲,就來覲見所羅門王,並要用難解的話試問所羅門王。

雖然這只是一段很簡單的軼事。但此時卻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動催逼我必需再一次去深思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的真理和我個人在信仰上應該有的深入反省。

貳、「示巴」在哪裡?

示巴」在哪裡?目前大多數聖經學者都接受「示巴」的位置大約在相當於今日的「衣索比亞」。也有人認為是位於瀕臨紅海的阿拉伯半島西南面,也就是在現今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境內。

衣索比亞人(Ethiopian)最早是古希臘人對當時所知道的世界南端居民的泛稱。意思是「曬黑的臉龐」。根據《創世記》對挪亞子孫的記載,他們很可能是屬於「含族」的後裔(創十6~7)。

「示巴王國」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曾經是興盛一時的文明古國之一,在古代東方的發展史上占有很大的影響力。

由於「示巴王國」控制著阿拉伯海和紅海往來的船隻,又與瀕臨紅海周邊的國家「蘇丹」、「埃及」、「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有著非常密切的貿易關係。因此「示巴王國」的商業貿易曾經一度是十分繁榮的。

「示巴女王」是一位統治非洲東部「示巴王國」的女王,與所羅門王生活在相同年代。

從《列王記上十章10節》和《歷代志下九章9節》所記載「示巴女王」贈送給所羅門王的禮物:「於是示巴女王將一百二十他連得(約4千公斤重)金子和寶石,與極多的香料送給所羅門王;他送給王的香料,『以後再沒有這樣的』。」來看,可以知道「示巴王國」應該是個國力強盛又財力雄厚的國家。

雖然歷史上曾經謠傳出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緋聞故事。但是這些都是純屬臆測,在考古上無法證實。當然也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

 

參、為何「詫異得神不守舍」?

這個故事最讓我震驚的是「示巴女王」的「詫異得神不守舍」(王上十5)(代下九4)。

首先提出幾種不同聖經版本對「詫異得神不守舍」這句話的翻譯供大家參考:

1.希伯來文直譯:「不再有氣息在她裡頭」

2.環球新譯本:「驚奇得不知所措」

3.現代中文譯本:「驚奇得說不出話來」

4.英文NIV版本:「she was overwhelmed」(她被征服(或壓倒))

5.英文NKJV版本:「 there was no more spirit in her」(不再有魂魄在她裡頭)

6.英文NRSV版本:「 there was no more spirit in her」(不再有魂魄在她裡頭)

根據以上聖經版本,我們用一個大家熟悉的「中文」詞句簡單做個結論。就是「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

首先來看《歷代志下》九章3~4節的記載:「示巴女王『』所羅門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宮室,席上的珍饈美味,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和酒政的衣服裝飾,又見他上耶和華殿的臺階【或作他在耶和華殿裡所獻的燔祭】,就詫異得神不守舍;」

到底「示巴女王」『看見』了什麼,以致讓她驚奇得『魂不附體』?

根據《歷代志下》九章3~4節經文記載,「示巴女王」看見了「所羅門王的大智慧」、「所羅門王所建造的宮室」、「所羅門王宴席上的珍饈美味」、「所羅門王的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和酒政的衣服裝飾」、「所羅門王上耶和華殿的臺階所獻的燔祭」。

筆者試著從幾個角度來分析讓「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的幾個可能原因:

一.是「所羅門王的大智慧」叫「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嗎?

的確!「所羅門王的大智慧」是叫「示巴女王」十分驚訝。但「示巴女王」對所羅門王說:「我在本國裡所聽見論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實在是真的!我先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見了才知道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過我所聽見的風聲。」。

「示巴女王」自己陳述,在未覲見所羅門王以前,已經對所羅門王的智慧略有所聞。因此,當她親眼目睹並領教到所羅門王的大智慧時,或許真會讓她驚訝過去所聽聞有關所羅門王大智慧的傳說是真有其人、其事!但「示巴女王」會因此而驚奇得『魂不附體』嗎?按照一般常理來說,應該還不至於。

二.是「所羅門王所建造的宮室」和「所羅門王宴席上的珍饈美味」並「所羅門王的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和酒政的衣服裝飾」叫「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嗎?

依照「示巴女王」贈送給所羅門王「4千公斤重」的金子和寶石以及往後無人可及的香料數量來看。如果要這位財力雄厚的女王建造出像「所羅門王所建造的宮室」;或是要擺出一場有「珍饈美味」的盛宴;或是製造出像「所羅門王的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和酒政的衣服裝飾」那樣的壯觀排場。有困難嗎?這值得叫「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嗎?

三.因此筆者認為最有可能的是「所羅門王上耶和華殿的臺階所獻的燔祭」,叫「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

像所羅門王這樣一個智慧超群、還能將國家建設的如此富麗堂皇又井然有序的君王,竟然還要恭恭敬敬地上耶和華殿的臺階向耶和華獻燔祭。可見耶和華真神必定是極其尊貴、榮耀又偉大到一個地步,連這麼有智慧、尊榮的君王都還要向祂恭敬地獻上燔祭。

所以,筆者認為是所羅門王的「獻祭」舉動」叫「示巴女王」親眼看見耶和華真神的聖潔、榮耀和偉大。因而「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

在此筆者提出兩點來證明此事。

第一、「示巴女王」說:「『耶和華─你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喜悅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國位;因為他永遠愛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義。」(王上十9)。「示巴女王」看見這位偉大有智慧又無所不知的大君王竟然還要恭敬地臣服在耶和華真神的權柄之下。她立刻脫口而出:『祂是應當稱頌的』。藉著所羅門王恭敬獻上燔祭的舉動讓「示巴女王」親眼看見耶和華真神的威嚴、聖潔和榮耀。因而叫她驚奇得『魂不附體』!

第二、「示巴女王」『魂不附體』的表現是許多初次與神交會的人所會有的正常反應。舉幾個聖經中的實例來說明:

1.彼得第一次看見神的作為時,他的反應是什麼?

彼得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耶穌的話,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五4~8)

對一個嫻熟加利利海域的捕魚老手彼得來說,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這必定是神的作為。

然而,彼得並不是說:「夫子!感謝您賞賜給我如此豐盛的收穫。但請您稍等一下,我去把這些魚賣了後我會回來幫你蓋一間共鳴效果不錯又可以容納更多人的大會堂。從此以後您可以輕鬆在這間大會堂裡講道。就不需要再去山坡上或海邊費力的講道,那太辛苦了!還有,我還會在會堂旁邊為您蓋一間您的專屬房間,讓您每天夜晚都可以在沒人打擾的專屬房間內禱告。以後夜裡就不要再去曠野禱告。那裡有毒蠍、猛獸,太危險了!」

那彼得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他「極其驚恐」地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親眼看見了神的作為,也看見了自己的污穢和不配!

2. 當但以理先知看見一位形狀像人的站在他面前時,他的反應是什麼呢?

他『驚慌俯伏在地沉睡』(但八15~18)

3.當使徒約翰看見燈臺中間那位好像人子時的反應是什麼呢?

他「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啟一13~17)

「示巴女王」驚奇得『魂不附體』!的反應與舉動和但以理、彼得以及約翰看見人子時的反應是十分雷同的。

我開始回顧自己一生的信仰。從二十幾歲起就開始上教會講台講道。三十多年來,幾乎講遍了耶穌的教訓,登山寶訓、八幅,和耶穌所行的一切事蹟。國內、國外開了自己也數不清的聖經講習會、學習班。

思想至此我心生恐懼,以致無法入眠。我知道耶穌比所羅門王更大(太十二42)。我也知道基督滿有智慧(路二40)。更清楚祂背著十字架登上神的聖山在十字架上將自己當成無瑕無疵的燔祭現給神(來九14)。

但是,為何在我信仰生命的經歷中,我的心從來沒有像「示巴女王」一樣藉著基督的獻祭看見神的尊貴、偉大、聖潔,而被震攝到『魂不附體』呢?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對神是那麼的無知、遲鈍和麻木不仁!我有罪了!

耶穌曾經很感慨的對法利賽人這麼說:「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他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太十二42)。

是的!當審判的時候,我就是那個要被南方的女王(示巴女王)定罪的人!如同「示巴女王」所說,我是那麼有福氣能聆聽、閱讀神智慧的話語(王上十8)。但我的心是如此迷糊、遲鈍,竟然對於聖潔豪無瑕疵的基督為拯救世人將自己當成燔祭現給神的偉大作為從來未曾被震攝到『魂不附體』!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我怎能逃罪呢?(來二3)                                  

 

肆、結論

「神」經常被我們關在書本裡,圈在學問中,被我們當成是一套知識在研究。理性上我們知道祂是一位自有永有的天地主宰。但幾時我們讓「神」真正進入我們的生命呢?幾時我們放下理性,真正用「靈性」去感受、體會神呢?幾時我們因為真正感悟到這位超越宇宙一切萬有的偉大主宰而被震攝到『魂不附體』,深覺自己的愚昧、污穢和不配呢?

深願這位外邦女王的覺醒表現能提醒我們對自己與神關係的信仰再一次深思與反省!

 

                                          陳以熙 2020/03/28 於台中家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