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細想「登山寶訓」(六之六) 九、論真財寶 十、論心裏的光

Content Format: 
Authors: 
Tags: 
Date recorded: 
2022.11.04
Place recorded: 
台中

細想「登山寶訓」(六之六)

九、論真財寶  十、論心裏的光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9~21節

 

 九、論真財寶   

)、地上的財寶與天上的財寶

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能了解耶穌所謂的「地上的財寶」指的是什麼。卻對於「天上的財寶」總感到十分地抽象,不但常有很大的不解,甚至有時存在很深的誤會。受到普世宗教的影響,有不少基督徒認為「人生在世努力行善作功德」就是「積儹財寶在天上」。

筆者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參加教會聚會聽過一位傳道人在講台上講道,他說:「我們死後在天國所住房子的建材都是在生前就累積送上去的。所以我們要趁還活著的時候,要多作教會的「聖工」,好事先多送一些高級建材到天國,如此,有一天我們死後在天國就有豪宅可住。至於那些都不作教會「聖工」的人,等到有一天死後在天國可能只能住茅草屋(台語:「破草厝仔」)。

及至花甲之年,有一天晚上睡前在床上回想這段將近半世紀前的講道,突然豁然大悟,為什麼在教會中常會有許多結黨、鬥爭的事發生?原來在教會裡許多人爭著要坐上主席、主任、負責人、執事、長老的位子。除了在世上就能享受被信徒簇擁尊崇讚美得到虛幻的美名之外,還能在生前就有特權運送大批高級建材到天國當備料,以便有一天死後去天國能直接入住豪華別墅。說不定還可以爭取到住在彼得、保羅、約翰等聖徒的隔壁。如果一個信仰被信眾誤解、扭曲到這個程度,實在是很愚蠢、可笑又可悲!耶穌在這段經文中所談的「要積儹財寶在天上」難道目的是為了表達這個思想嗎?

大學畢業進入學校教書的時候也曾想過。在天國裡既沒有百貨公司、賣場、便利商店,也不需要手機,亦不需開車,那「積儹財寶在天上」到底是為了要買什麼?

從剛剛那位傳道人所講那段荒唐可笑的講道至一般普通信徒對「積儹財寶在天上」的離譜認知。可見很多人都聽不懂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六章:19~21節所說:「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天上」、「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又耶穌到底要告訴跟隨祂的百姓什麼訊息?

如果我們的思維一直在「地上的財寶與天上的財寶」到底是指什麼實質的東西上打轉!如此會鑽入一個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答案的死胡同。

其實,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六章21節就已經向我們暗示答案的謎底了!:「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也在那裡。」(太六:21)

實際上,耶穌在這裡不是要討論「天上的財寶」到底是在隱喻著什麼東西?又,獲得「天上的財寶」可以給我們在今生、來世帶來哪些實質的好處?

耶穌乃是希望我們要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經營自己看為如「財寶」珍貴的事。因為在後面經文(24節)耶穌提到一個人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亞蘭文,「錢財」的意思)。所以就有很多人誤會以為耶穌所說的「財寶」是指著「錢財」的意思。結果認為教會中那些「有錢人」都在事奉「瑪門」看輕事奉神的事。最後衍生出在教會中「仇富」的思想。

曾經聽一位教會中的所謂的「有錢人」委屈的抱怨說:「那些傳道人在講台上講道常指桑罵槐地責備我們只會事奉「瑪門」少有事奉「神」。而且責備完又常補上一句經文:「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可十:23)。結果,當教會要建堂或擴充設備時又紛紛來找我們募款捐錢,勉勵我們要奉獻好積財寶在天!」。這是一個典型不懂聖經的真意而採「見風轉舵式釋經」的可笑範例!

事實上,廣義的「財寶」不一定是單指著「錢財」,還有可能是「權勢」、「地位」、「名望」、「學問」。

某些基督徒有時候會不知不覺的落入這種可怕的軟弱中。雖然他個好人,在教會中事奉不貪財也盡心盡力奉獻、任勞任怨。但他的「心態」都把這一切在「教會」的事奉當成「社會」中的「經營」。他「掃除異己」、「累積人脈關係」、「結黨壯大自己聲勢」、「建立在教會中的地位」、「累積知名度」。似乎有著敬虔的外表,也口口聲聲「一切為主犧牲!」。但他的「心態」並不是想要「經營」一個屬神的國度,而是企圖要「經營」一座如高塔似的龐大組織,有著充沛豐富的資源並具備呼風喚雨的權勢。

殊不知,有一天這座高塔可能因某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政局、時勢、環境)銹壞倒下來,到時候一切都會化為烏有,沒人紀念,如同被蟲子咬蝕、被盜賊挖窟窿偷走。這些就是「地上的財寶」。

耶穌規勸跟隨祂的百姓,一生活著的「心態」要努力「經營」屬天上的各樣美善的事。如:「以恩慈待人」、「為人善良、信實」、「憐憫恩待貧窮人」、「堅守公義」。這些事都是從上頭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不會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一:17)。乃是蟲子不能咬蝕,盜賊挖無法挖窟窿偷走的。這些就是「天上的財寶」。

我們每個人有一天終究都會死亡,要步上這一趟永遠沒有回程的旅途。當我們出發前最後一次在整理行囊的時候,我們心中應該要清楚知道。在這趟旅途只有這些「天上的財寶」能裝進我們的行囊裡隨著我們一起前去。

至於到那一天「天上的財寶」能夠給我們換得什麼實質的好處。耶穌沒有說,所以,筆者就不便臆測!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22~34節;第七章:1~29節

 

 十、論心裏的光

(一)、眼睛嘹亮與眼睛昏花

在《馬太福音》六章20、21節記:「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接著後面立刻接22、23節:「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這段經文會讓很多基督徒乍看之下感覺無厘頭,無法從其中找到任何前後文的邏輯關連!為何「眼睛瞭亮」就「,全身光明」?「眼睛昏花」就「,全身黑暗」?

這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明白這一句希來俚語!希伯來人對於眼睛「看見」的認知遠超過肉眼的「看得見」和「看不見」。希伯來人認為一雙好眼睛不僅可以看清事物,甚至可以看到別人的需求進而伸手幫助他。

「眼睛嘹亮」(希伯來語說:「好眼睛」)是一句希伯來俚語,意思是「對人慷慨」的;相反過來說,「眼睛昏花」(希伯來語說:「壞眼睛」或「邪惡眼睛」)意思是「對人吝嗇」或專為自己看不見別人的需求或「貪婪」的意思。我們可以在舊約找到這兩個俚語的應用經文: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箴二十二:9)

(『眼目慈善的』從希伯來文直譯就是『好眼睛的人』。)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箴二十八:22)

(『惡眼』的意思是指『吝嗇貪婪』)

希伯來人認為任何人「心裏的光」是由他「眼睛視野的好壞」來決定。也就是一個人能活在光明中或是黑暗裡的重要關鍵就看他的眼睛是『好眼睛』或『惡眼睛』。因此在《馬太福音》六章22、23節緊接著說:「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六:22、23)。

讓我們很驚訝的是!耶穌在此提醒門徒,在神眼裡對他人在物質上的「慷慨」或「吝嗇」是會嚴重影響屬靈生命是光明或黑暗。

《馬太福音》六章24節說:「一個人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通常釋經學者會解釋說,一個人不能既崇拜「神」又崇拜「錢財」。當然從文字表面來說這也是沒錯!但是從前後文的文脈來看,這經文應該在說,一個人要嘛「慷慨」;要嘛「吝嗇」,不可能既是「慷慨」又是「吝嗇」,這會發生強烈的人格衝突。這裡所說的「事奉神」是一個人願意照神所吩咐的,慷慨救濟貧窮人,「事奉瑪門」則是當一個「吝嗇」的守財奴,一輩子生命都受到「錢財」的控制。

有一個少年的官去找耶穌問:「良善的夫子,我該做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當他說:「所有的誡命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回答他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路十八:22)。耶穌的回答令人詫異,竟然不是要這個少年的官再更嚴格、更全方位地遵行可能遺漏的誡命。而是「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

聽了耶穌這句話我們會恍然大悟,突然之間明白原來要『積財寶在天』該如何才能做到!

《箴言》十九章17節記:「『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請注意!這段經文不是說「借錢給貧窮」的,就是「借錢給耶和華」。而是『恩待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耶和華是償還他的『善行』不是『錢財』。『善行』這個字在希伯來聖經是是用「~¥l¡v」(唸shalam)通常被翻譯成「平安」。,華人常將希伯來文的「平安」誤解是「家庭和樂圓滿、身體無病痛、事業順利、國家太平無戰事」!然而希伯來文「平安」的真正的意思是指「與神有完滿和諧的關係」。

總結《箴言》十九章17節這節經文的意思是:一個『待、憐憫貧窮』的人,耶和華會以願意與他有完滿和諧的關係來報償他。難怪耶穌說這種人會「全身光明」(太六:22)。自從人類犯罪離開神後,「追求與神和好且有完滿和諧的關係」不就是人類最高的願望?

待、憐憫貧窮的人』不需要有高深學問、聰明睿智。只需要有一雙敏銳的「好眼睛」能隨時看到身旁的人的需要和有一雙「慷慨」願意伸出救助的手。

聖經《士師記》對世局動盪混亂的士師時代最後以一句經文作為結語:「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這段經文從希伯來文直譯意為:「在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按他「眼中」看為對的去行。」

沒錯!雖然在每一個失去神領導的紛亂世代裏,人只能按他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行,這很正常!但我們依然有一顆願意的心求神賜給我們一雙「好眼睛」能讓我們的生命能全身光明且與神有完滿和諧的美好的關係。

(二)、天上的飛鳥和野地的百合花

因為一個人的任何「憂慮」都會使他的生命被蒙上一層陰霾致使他「心裏的光」被掩蔽無法發散發出來,所以耶穌接著談到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生命中的『』、『、『穿』「憂慮」。。

現在我們一起來想像一個畫面,當耶穌在山坡上論述「心裏的光」至此的時候。一群飛鳥正好從他們的頭上飛過。耶穌把握這寶貴時間點當下立刻用手指指向天空說:「你們『』!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經文中的『』字,在新約希臘文聖經中所使用的時態是「主動 『命令語氣』 第二人稱 複數」。所以,耶穌有趁著在飛鳥飛離之前要「引導」跟隨祂的門徒藉著「看」飛鳥的生命來思考不要為生命中的『』、『』憂慮的「動機」。

耶穌同時又低頭看著他們所在的野地四周圍地上開滿的百合花,順勢再教導跟隨祂的門徒不要為生命中『穿』的事憂慮。

為什麼耶穌會藉著舉目望「天上」的飛鳥,低頭看「地上」的百合花。來教導門徒?我們不知道!但是熟悉希伯來文的猶太人心裡很清楚。

希伯來文是一種「單字」很少的語文。舉例來說,在希伯來文中沒有「宇宙」(universe)這個字。但他們會藉著用「」與「」兩字結合來表達「宇宙」的意思。這樣我們便可了解在《創世記》一章1節記:「起初神創造『天地』」(按希伯來文的原文是:「起初神創造『』和『』」)。因此,明明神是創造了「宇宙」,但聖經在《創世記》一章1節怎麼不寫「起初神創造『宇宙』」?是因為在希伯來文中沒有「宇宙」這個單字。

但是新約希臘文有「宇宙」(universe)這個字「κόσμος」(唸kosmos)。所以《使徒行傳》十七章24節記:「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回到耶穌為什麼會在這裡會藉著『』與『』來論述的動機?耶穌要告訴這些猶太信徒,無論是『』或者『』也就是全『宇宙』都是神創造的,都由神來養活,神都會裝飾它們的。以此類推,比萬物更貴重的人類,神怎麼會拋棄不管?所以,「不要再為明天憂慮了!」。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馬太福音》六章29節:「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筆者在孩童時代就曾對這句經文產生很大的質疑!「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耶穌會不會講的太誇張?堂堂一位以色列最富有的國君,他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他的所穿所戴怎麼有可能會遜到連一朵野地的百合花都不如?

我們不解的原因是我們不曉得在耶穌時代的百合花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外型白色似喇叭形狀有六塊花瓣的百合花,而是巴勒斯坦地的百合花。

不少聖經學者和考古學家曾經嘗試去尋找當時耶穌所指的這野地的百合花是甚麼品種的花,是不是和《雅歌》二章1節所說「谷中的百合花」同一品種的草本植物?

然,一來,根據植物學史料記載在二千多年前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猶太地會遍地生長的那種百合花屬約莫有一千多種品種。二來,以色列人猶太地歷經過被擄、歸回,幾千年的戰火早已使土地面目全非,滄海桑田。在主耶穌時代,已再也找不到所羅門時代所謂的谷中百合花了!

然而目前有一種生長在巴勒斯坦猶太地的百合花學名為Anemone,形狀像一頂皇冠。通常生長在山野中。每年在三、四月開花,因為品種不同而有各樣的顏色。但象徵帝王顏色的紫色Anemone百合花是最普遍的一種。當整片草地長起紫色Anemone百合花的花海隨風搖曳的時候,其壯觀和華麗的程度在大自然中可算是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無與倫比!

當時主耶穌對百姓論述至此時,很可能祂的手指正觸拈那長滿地面象徵帝王顏色的紫色Anemone百合花。

因為紫色Anemone百合花,無論是萼片、雄蕊、雌蕊,甚至花莖都是紫色的。耶穌藉著百姓們在看到滿地紫色Anemone百合花的壯觀花叢時,提醒百姓聯想到昔日所羅門王所穿的帝王紫袍。遠不及這一大片花海的宏偉壯觀。

耶穌所要表達的不是在作「人」和「花」的比較!祂的意思是:「不用勞苦,也不需紡線」的百合花,天父為它裝飾穿戴的竟然可以勝過所羅門王在最榮華時候他身上所巧奪天工的精心傑作服飾。

為了未來的食、衣、住、行和醬、米、油、鹽的預備、籌劃,是人類的一種傳承的教導。就算很多動物可以按着它原始的本能去生活。它們都懂得「備糧」。但人類從歷史經驗中知道,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總會有遭遇災難、飢荒的不測風雲。所以未雨稠繆也不能說不是明智之舉。

但耶穌在這裡所說:「人不應該有憂慮!」乃是指在具維持基本生命生存的需求外去不需要再增加什麼憂慮。因為憂慮也沒什麼用!(太六:27)。觀察天上地下萬物,每個人信靠神盡其本本分就可以!

(三)、勿論斷人

中文「論斷」是什麼意思?在希臘文聖經中的「論斷」是「κρίνω」(唸krino)。但這字在新約福音書有許多不同的翻譯。如:「審判」(太十九:28)、(約五:22);「定罪」(路十九:22)(約三:18);「斷定」(約七:24);「判斷」(約八:15、16、26);「審問」(約十八:31)。

因為在多處福音書中「論斷」都是被選擇採用在法庭上的用詞字眼來翻譯,如:「審判」、「定罪」、「審問」。所以很多基督徒都認為耶穌在這裡教導我們不要「論斷」人就是不要我們「審判」人、「定罪」人。

《路加福音》六章37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這節經文加強了這個信念,給人的感覺在強調『論斷』就是等於『定罪』。當然,若是以這樣的認知來理解「論斷」,在觀念上也可以算是相去不遠!

(四)、「批判」與「論斷」

但是,現代教會中信徒面臨一個困擾,就是分不清「論斷」和「批判」的不同。尤其某些假傳道人、假牧者會在講台上將這事刻意來扭曲誤導信徒。他們用一種極錯誤的邏輯連結來跟信徒洗腦,說:「「批判」教會就是「論斷」教會,甚至是「定罪」教會,是主耶穌所不悅納的行為。如果你這樣做,有一天你也會被「批判」、「論斷」、甚至「定罪」。」。

如此扭曲事實錯誤地教導信徒,導致最後在教會中許多基督徒再也不敢說實話「批判」教會,因為教會是耶穌的身體,怎敢將耶穌的身體「定罪」!最後讓各樣世俗的污穢罪行得以在教會內公開滋生繁衍!

請注意!「批判」和「論斷」是完全不一樣的行為。

批判」的意思是針對某一個事件或思想、理論、主張,以一種懷疑的態度來作分析、檢視、檢討,只為求得事件的更真實性。但總是採用已發生的思想、言語、行為事實作分析的依據且在毫無預設前提、私心之下公正判斷是非對錯。而且其中從沒有涉及「審判」、「定罪」的行為。

但是「論斷」的意思是指某個事件、行為、思想或主張,在尚未經過公開、合理的分析或裁量前就被以自我的狹隘偏見或私心「斷定」、「肯定」或是「審判」、「定罪」。

在宗教信仰上,尤其針對很多不確定的宗教教義或有爭議的主張、儀式,舉開公開的「批判」。這對於一個正要走上「正信」的宗教信仰來說是很必要而且很寶貴的!

《以西結書》三章20、21節警告說:「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腳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原文是血)。倘若你警戒義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脫離了罪。」

先知同時也語帶嚴厲的警告今天的我們。今天我們若對教會中的罪惡或偏離神的行為噤聲不語,不敢提出警戒(或說「批判」他),有一天神必會追討我們的罪。

所以,耶穌教導我們的不是不能「批判」人,而是不可憑著一己的偏私見解去「論斷」人甚至「審判」人、「定罪」人。

因為人的眼睛(或思想)往往有很多的盲點,時常看得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太七:3~5)。所以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公開的「批判」是很珍貴的!這可以讓自己突然豁然開朗,驀然發現原來相較於自己的「梁木」,別人的「刺」是小巫見大巫。於是在當頭棒喝之下猛然覺醒,從此對他人的缺失生出的更多的寬恕與釋放。

但世間有此雅量的之人畢竟是少數。人(特別是有名望、有權勢之人)被公開的「批判」之後,往往會惱羞成怒。設法反擊、報復卻是常見之事。所以耶穌接著又說,不要把能讓一個人精進的「聖物」(指寶貴的「批判」)給狗或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太七:6)

雖然耶穌用了使人較為難堪的字眼來作比喻,但祂真是一語道破了世間的真相!

今天最令全天下基督徒困惑的事是什麼?就是一個基督徒要如何用活生生的「屬肉」生命來過眼睛看不到的高超「屬靈」生活!兩者要如何調協?如何取捨?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基督徒十分困擾的事。

我們從小被訓練依賴眼、耳、鼻、口、舌五官去生活、行事、建立價值觀,一切以眼見為憑。但是成為基督徒之後卻又被要求放棄這一切從小以來的習慣,用無法捉模的「信心」去看見那肉眼看不見神的作為;去聽到那肉體耳朵所聽不到神的聲音;去品嚐那無形吃不到神的宴席。還要像真的似看見、聽到嚐到一般。

因為有許多人堅稱他們看過、聽過、嚐過。所以對沒看過、沒聽過、沒嚐過的基督徒來說會被認為似乎還尚未具備成為基督徒的條件!或是被認為是一個信心不足的基督徒。因此,錯亂、狐疑是大多數基督徒所會表現的正常反應。

是故,逃避不去想它或者為了不被群體排斥就與大家一起欺騙麻醉自己。假裝看過、聽過、嚐過,是很多基督徒在不得已情急之下所採用的選項!因為沒有「真實」,所以一切充斥著「虛假」。是以常常鬧出表裡不合一的矛盾笑話。是很悲哀!

創造萬物的偉大主宰怎麼有可能會不曉得這些事?所以從舊約以來就不斷差派先知來教導一個屬祂的子民該如何在屬肉的身體活出屬天的形象和生活。

然而,一樣為人的先知,常為了權勢、財物、利益,以私人偏見或民族主義意識教導百姓錯誤知識、傳遞虛假訊息。這些人在歷史上廣泛被稱為「假先知」。

再經過幾千年無數的挫敗之後,最後天上的神竟然「道成肉身」成為人(就是彌賽亞耶穌)到屬物質的世界來親自為人類示範,為人類留下一個具體可模仿、學習的楷模!在《馬太福音》第八章1節耶穌結束祂山上的教導下山之前借用「兩條門路」、「兩種果樹」、「兩等根基」,下三種可以判斷屬靈生活的準則讓祂的信徒可以在悟性中就可明白辨認「真、假先知」的依循。於是從此可以靠聖經明白。不再需再依賴「先知」的教導。

(四)、兩條門路

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十章9節曾將自己比喻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但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13、14節卻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窄門」是指什麼?那是一座不容許一個帶有很多隨身物品之人通過的門!帶著很多隨身物品之人是無法通過進入「窄門」的!所以,要進入「窄門」之前必先放下繁多 的身外之物才能通過。

那要到底要放下什麼身外之物?《希伯來書》第十二章1節告訴我們:「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這節經文中所指「纏累我們的罪」是指這世界的「價值觀」、「人生觀」。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早已被這長年生活的世界的大環境牢牢纏住!一個要成為耶穌基督門徒的大前提必需先揚棄這些「纏累」人的重擔。否則是無法進入「窄門」的!

至於在辛苦進入「窄門」之後也並非就能步上康莊大道一帆風順、一路暢行無阻。因為連接在「窄門」後面的「路」「小的」,而且路上更不是能有好友成群結對,一路相伴走上歡樂嘻鬧的趣味旅程。因為能找到這條路的人很少。所以往往會孤單的踽踽前行。如筆者常對人說的:「『信』到深處人孤獨!」。

耶穌親口提醒門徒們,如果要被引至「永生」之路進入基督的「窄門」。。必要先有所割捨,接著可能會在崎嶇的羊腸小徑上踽踽獨行。

但是今天許多牧者或傳道人在佈道大會中為了衝信主人數的業績,都不是這麼說!他們會說信耶穌將會為你帶來身體健康(如憂鬱症得痊癒、癌症得醫治)、事業順利財富滾滾(賺錢機會常常從天而降),天天歡樂、生活一切順利。就算找人來會中作見證,其內容也常離不開這些好處。如果在佈道會中要照著耶穌的話原汁原味地告訴聽眾,可能會有許多人被嚇得頭也不回地當場離席。

耶穌說,傳假訊息的就當被稱作「假先知」!我們當防備他們。雖然我們也知道,他們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但是對當今充斥「假先知」的教會,我們除了無奈又能如何?

綜合耶穌在以上「兩條門路」的論述,每一個無論現在是基督徒或者未來想成為基督徒的人,心中都必需清楚知道,走上基督信仰這條路是辛苦的,必需奉獻犧牲、付出昂貴的代價。而不是在今生享受人生,輕鬆坐擁福、祿、壽。

,傳假訊息者就是「假先知」!我們當防備他們。雖然我們也知道,他們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但是對當今充斥「假先知」的教會,我們除了無奈又能如何?

(五)、兩種果樹

《約翰福音》第十四章16節記載耶穌在離世之前曾親口跟門徒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又在《約翰福音》第十四章26節說:「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從以上兩段經文來看,「聖靈」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種種從「聖靈」延伸出來的問題在基督教界成為倍受爭議的議題。一個基督徒何時領受「聖靈」?是受洗相信耶穌的時候就領受「聖靈」?或是在受洗相信耶穌以後還要再向神迫切祈求才能領受「聖靈」?一個領受「聖靈」的人會有什麼明顯的外在表徵? 說「方言」?「說預言」(講道)?或用肉眼完全看不出來?

幾千年來,「聖靈」的議題在基督教界爭論不休。但至時至今日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雖然在《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的第二章、第八章、第十章有留下一些有關使徒時代「聖靈」降臨的文字記錄。但是畢竟「聖靈」非肉眼可見,且當初無留下任何和「聖靈」有相關可靠的視頻供今天考證。僅憑文字記載任何人都無法說服他人來與自己對「聖靈」有相同的認知。最終各個教派以各吹各的調收場。很可笑的!今天很多教會以牧者或傳道人說了算數,他們說某人有領受「聖靈」就算有,他們說某人沒有領受「聖靈」就算沒有。

耶穌預先知道帶著肉體的人類勢必對眼睛無法看見的「聖靈」之認知會有此亂象。於是在「登山寶訓」中先用樹與其所結的果子,預先立下一個可以讓每一個人用悟性就清楚檢視判斷的簡單原則,就是:「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太七:18)

聖靈」在一個人身上的作用很難用言語分享他人明白。只能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新約宣稱獲得來自天上啟示的重要使徒―保羅(林後十二:1、7),曾經在《加拉太書》第五章22~26節對耶穌「兩種果樹」的論述。作出更明確的呼應與說明。他對於判斷一個人在有沒有領受「聖靈」的爭議,從另一個行為角度提出方面讓我們可以直接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領受「聖靈」的「外顯表徵」徵兆:「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

就算經文中保羅所使用「聖靈的果子」其中的「果子」是用單數。但若用一顆具備九種口味的果子來看,也不失具體。

因此,一個人無論禱告時能說多麼流利的方言或身體有多大的震動。或能發多麼精準的預言或大有能力講道。若不具備由屬聖靈才能結出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那麼說他自己領受「聖靈」。實在是在自欺欺人!這意思若不是說耶穌在騙人,就是保羅在說謊!

更離譜的是曾經在教會中看到某人行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是保羅說:必不能承受神的國的人,竟然說他們也領受「聖靈」!

今天基督教的最大危機,就是在教會內宣講的是一回事,但是踏出了會堂大門的行為表現又是另一回事。連自己下一代看了都懷疑困惑,還要再相信這宗教?

失去「聖靈」的基督教就像一隻在蜘蛛網上被纏住的蝴蝶。實際上身體內部早已經被蜘蛛淘空。僅剩徒具華麗、絢爛、光鮮亮麗的外表空殼子!表面上看來,雖然富麗的會堂仍一座座被蓋起,例行的節期、聚會照樣熱鬧地定期舉行。但是其中信徒的生命依然墮落,與「聖靈」所期望的相去甚遠!

(六)、兩等根基

耶穌早就預知:「在末日會有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 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二十四:24)所以,一 個有屬靈智慧的聰明人應該把信仰建立在「磐石上」,代替建立在「沙 土上」。日後才能禁得起雨淋,水沖,風吹而屹立不搖、不倒塌。

使徒保羅為我們解釋那「磐石」是指誰?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4)

細想「登山寶訓」(六之六)_九、論真財寶 十、論心裏的光 P14 基督徒今天活在一個失去一切信仰標準的世界裡,每個人各自主 張、各自表述,生命活在一個渺茫恍惚的時空。這時唯有將生命之屋建 立在如「磐石」堅固的基督身上,才能耐的住環境的苦難、艱難、災病 沖刷、撞擊不會倒塌。 

肆、結語

「登山寶訓」是耶穌出道的最先講論。因為是為了講給一般門徒聽的。所以基本上耶穌的「登山寶訓」內容遣詞用字都是淺顯、易懂。

但是很多基督徒表示,看得懂耶穌「登山寶訓」中的敘述,卻很難明白其內容的真意。許多「登山寶訓」中的經文都能朗朗上口,卻不懂耶穌所講的深層含意!

甚至有教會中牧者表示,要選用「登山寶訓」中的主題來講道,不好講。因為文字內容淺顯;不深奧,所以信徒自己都看得懂,講起來沒新鮮感。

為什麼內容用字淺顯、易懂,卻不懂耶穌在說什麼?因為「登山寶訓」是連接「猶太教」和「基督教」。耶穌藉著「登山寶訓」要將「猶太教」蛻變成「基督教」。因此,若不認識猶太教的節期,猶太人的文字(希伯來文),猶太人的民情習俗,甚至希伯來文的俚語。就會有看得懂中文字翻譯的字面,卻不能懂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意涵。更糟糕的是以中文字面去揣測經文的意旨釋經。時常鬧出在釋經上的笑話!

筆者從2022年4月14日開始就用了五個篇章講述「登山寶訓」的「八福」。接著又用六個篇章講述「登山寶訓」中耶穌的「主題論述」。花了半年多馬不停蹄的寫作,如今2022年11月3日終於完成任務!在此期間有多次遭逢身體不適,完全無法起身動筆。但雖然人躺在床上昏睡,心仍繫著尚未完成的任務,不斷求神給我詮釋祂話語的機會。

如今完成主託付的任務,滿心感謝!我心裡清楚這原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靠主加添給我的力量,我完成了!希望能給所有愛主且渴慕祂話語的人帶來實質的幫助。阿們!

(細想「登山寶訓」全文畢)

 

                             2022/11/3  於台中家 完稿